首页 / 新闻中心 / 行业资讯
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
日期: 2025-04-01

3月26日,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新闻发言人裴晓菲通报了碳市场扩围的基本情况,介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、下一步的部署和安排。

生态环境部今日正式发布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》,标志着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工作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。此次扩围以钢铁、水泥、铝冶炼三大高碳行业为突破口,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,使全国碳市场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从发电行业单行业的50亿吨(占比约50%)跃升至60%以上,同时首次将四氟化碳、六氟化二碳纳入管控范围,形成三类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格局。

作为国际通行的气候治理工具,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启动以来已平稳运行近四年,发电行业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8.78%,累计降低减排成本约350亿元。此次扩围将显著放大市场机制效能,通过碳排放成本约束推动三大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加速低碳技术革新。生态环境部为此已开展系统性筹备工作:发布6项行业核算与核查技术规范,完成碳市场管理平台及交易系统数字化升级,组织多轮能力建设培训,为扩围实施奠定坚实基础。

根据《方案》部署,扩围工作将分两阶段推进:2024-2026年为启动实施阶段,重点完成企业名录确定、月度数据存证、碳排放核查及配额核定发放;2027年后进入深化完善阶段,建立动态收紧的配额总量机制。在配额分配设计上,2024年实行"全量发放"(企业配额等于核查排放量),2025-2026年实施行业总体盈亏平衡,2027年后逐步构建透明化、可预期的配额收紧机制,倒逼行业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。

近期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:一是严控数据质量,建立国家-省-市三级联审机制,实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;二是开展全覆盖培训,针对企业、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及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专题辅导;三是强化社会监督,依法公开排放、履约、交易信息,营造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。通过"边实施、边完善"的策略,生态环境部将持续优化碳市场运行机制,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制度支撑。(生态环境部)